【云南日报】创新是企业家的本质特征和鲜明底色——访昊邦医药集团董事长李彪

冬日阳光斜射在桌上,淡黄色茶汤冒着热气,昆明高新区昊邦生物医药创新科技园里,李彪放松地坐在桌前,言简有力,知行合一,有情怀、有风骨,富而思报、饮水思源,二十多年来,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企业家精神。

“什么是企业家精神?就是要牢记嘱托,做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典范。”李彪表示,“当前,国家和我省对民营经济的重视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两次滇商大会给予了企业更强发展的信心和动力,作为民营企业家,深感责任重大,企业发展过程中,我们的决策、参与的社会活动以及企业战略的制定,都应以此为标准。”

“企业家要耐得住寂寞,担得住压力,承受得起失败带来的损失,守得住初心。”

昊邦医药成立于1999年,立足云南、聚焦实业、快速发展,深耕生物医药和大健康领域,已发展成为一家集珍稀药用植物保护应用、新药研发与药品制造、医药流通及第三方代储代配、第三方食品检验检测、第三方医学影像诊断及精准医疗服务、“一带一路”医药产业跨国合作、人工智能辅助医学诊断、互联网+医疗的生物医药和大健康全产业链集团公司。

李彪出生于军人家庭,“从小父亲就教导我们没有国哪有家,我们要感谢这个时代,感谢国家营造的环境和创造的机会,而不是你比别人厉害。”

敢趟“无人区”、敢当“探路者”、敢破“天花板”,温润儒雅是李彪给人的第一印象,而坚毅果敢则是他做事的风格。在李彪的带领下,多年来,昊邦集团积极响应健康中国战略,立足中医药和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以科技创新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满足老百姓对健康生活及美好生活的向往。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从产品研发创新到企业整体发展,“创新”是昊邦不变的基因。在李彪看来,创新投入是漫长且曲折迂回的过程,每一次创新,在初期阶段都不容易,但他始终相信,没有创新就没有未来。“企业家要耐得住寂寞,担得住压力,承受得起失败带来的损失,守得住初心,这就需要企业家具有长期价值观。时间沉淀和积累下来的,才是你的竞争优势,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源源不断动力,如果只是追求短期利益,企业可能很快就会被取代或者进入停滞发展状态。”

“如果企业只走复制粘贴寻找同款、爆款成功的路,追求短期收益,如何能真正建立核心竞争力,实现长远发展?”

作为云南本土企业家,李彪认为自己有责任和使命,为家乡的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立足云南生物资源,他带领昊邦医药集团历时近二十年,完成了云南特有植物长喙乌头和青叶胆从生态资源获取、引据溯源、传统知识传承、物种培育、引种扩繁、惠益分享、科学研发,到现代民族植物药研发的全过程,实现了生物多样性产业可持续发展目标。如今,其自主研发的主导产品“赛福美”草乌甲素片是全球首个状态依赖型钠离子通道阻滞剂、新型第三类镇痛药物,已在全球9个国家申请了发明专利;提取自弥勒獐牙菜的“青叶胆提取物片”是国内首个天然植物提取、抗肝炎病毒的化药,发挥了民族中医药在肝病治疗领域的突出作用。“希望把云南民族地区丰富的医药资源转化为立足中国走向世界的产品,既能够体现民族医药的价值,更能体现中医药的博大精深。”在李彪眼里,中医药的文化传承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体现,以民族医药产业带动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科技创新,昊邦医药在模式创新中也蹚出了一条特色之路。在医药物流创新领域,李彪创立的云南省规模最大的开展药品、医疗器械第三方物流的平台,已为900多家中小药品、医疗器械公司提供合规、高效的仓储物流配送一体化服务。创新搭建的远程审方平台,为全省6800家药店提供服务,解决执业药师的问题。“如果企业只走复制粘贴寻找同款、爆款成功的路,追求短期收益,如何能真正建立核心竞争力,实现长远发展?”

以超前的眼光,立足现实超前谋划,才能于无路处走出新路,于荆棘中开辟坦途。积极响应我省数字经济发展号召,李彪带领团队创新成立云南首家民营企业互联网医院,为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开辟新路径、新方案,“互联网医院建立过程不容易,但也非常有价值,其意义在于开辟了云南的新业态,这样我们才有不断向前发展的载体。”

企业家没有“躺平”的权利,奋斗也许是唯一出路。“只有我们作为国家经济活动中最小的单元持续激发活力,才能带动民营企业群体和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国家经济发展,为什么要弘扬企业家精神,因为在时代的洪流中,需要企业家扛起责任,从国家和家乡的角度去努力实现更大价值。”李彪表示,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系列政策、到全国首创民营企业评议政府职能部门工作及“厅局长坐诊接诉”,作为民营企业对当前发展环境和营商环境的感受极为深刻,“极大地增强了民营企业的发展信心,让我们感受到现在不仅是企业在努力,而是整个社会和部门都在支持企业发展。”

”优秀的企业能带给员工的不仅仅是收入增长,更是对这个公司价值观和企业文化的一种认同。”

行路难,依然心向前;世事变,不改初衷志。“企业要持续不断发展,才是对员工和社会的回馈,才是真正承担社会责任。回到自身,我们每一天、每一个阶段的坚持都是有意义的,例如从疫情以来,昊邦不但没有裁员,员工还在增加,社会需要你的企业,你的企业对社会有贡献,这也是作为企业家的一种成就感和使命感。”谈及企业社会责任,李彪有些动容,“现在回想起疫情期间和员工站在一起的那段日子,仍然让人感动,昊邦的员工与企业有着同样的价值观,对于很多员工而言,这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自己的事业。”

就在访谈之前,李彪刚刚接待了腾冲科学家论坛的学者团队,“即使和企业没有直接业务联系,但我也非常乐意花时间和精力去对接和关注,我们需要更多企业来营造科技创新方面的土壤和环境。”

作为云南本土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家,李彪一直以建言献策贡献智慧力量,尤其是担任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以来,向全国人大提交涉及宏观经济、民营企业、生物医药、社会就业、水利水电、云南发展等多个方面近30条建议,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积极回应,很多建议已经成为切实可行的政策和法律修订完善的基础。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站在新时代的潮头,李彪依然敢于变革、勇于突破,持续推进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为云南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民营经济的力量。

云南日报-云新闻记者:杨抒燕